《甘肃日报》刊发我校校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先春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

发布时间:2015-12-29 00:00:0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7日出版的《甘肃日报》刊发我校校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先春教授撰写的理论文章《坚持全面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该文系刘先春教授12月4日在甘肃省社科理论界和省直宣教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全文如下:

坚持全面创新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刘先春

首先,坚持全面创新。创新的实质是创新系统各要素的配合协调与优化组合。如果视创新为大系统,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就是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只有子系统创新能力提高、相互协调配合,才能提升创新大系统的整体能力。在创新系统中,每个创新链、每个因子都会影响到创新的成败,所以需要全面创新发展。全面创新应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完成,把影响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清除掉。体制机制改革涉及产权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机制、收入分配制度、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深化政府自身的改革,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改革最核心的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要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实现发展动力转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实施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服务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创新,向科技要效益,向创新要动力,推动经济逐步走上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为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装上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其次,激发创新活力,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坚持把创新放在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应进一步树立创新发展新思维、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以创新引领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既要抓好重大项目实施,又要抓尖端高科技成果的突破;既要抓产业转型与升级,又要抓好富民、惠民的民生工程实施。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当然还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系统地推进全面创新的改革试验,努力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加强国家创新能力的建设,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的平台;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为基于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也就是“四众”提供支撑平台。

其三,实现协同创新。要打破创新领域不同体系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状况,突破资源整合、成果共享壁垒,解决协同不利、效率不高的问题,必须在改革体制机制上重点突破。目前,制约协同创新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归宿的隔阂,市场因素的影响,人才、资源与成果共享的壁垒。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作用在于:搭建协同创新的有效平台,加快构建协同创新的有机链,解决内涵发展当务之急。实施改革的重点在于开放、整合、优化、提升。国家应当出台促进协同创新的指导性意见,突破各利益主体的个体诉求,设定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责任范围和利益分配机制,倡导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创新体系的深度融合,建立起适应市场需要又能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的协同机制,确保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协同目标有效实现。同时,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协同体的边界效应,适度控制协同体规模,不能盲目追求组建规模过大的协同组织。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改革、评价体系改革,完善企业、社会团体参与协同的鼓励、优惠政策,从制度上保障协同组织的内部改革与外部联合流程顺畅、可控有效,让不同协同组织之间真正融为一体。

最后,必须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培育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自信,使创新成为全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机会和空间,加速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希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